此前有消息稱,臺積電2nm制程工藝將于本周試產,蘋果將獨占首批產能,用于制造iPhone 17用芯片。不僅如此,消息稱臺積電下一代3D封裝先進平臺SoIC(系統(tǒng)整合芯片)也規(guī)劃用于蘋果M5芯片,預計將在2025年量產,SoIC月產能將從當前的4000片至少擴大一倍,2026年有望實現數倍增長。海外機構預測,蘋果M5芯片有望大幅提升計算性能,可用于人工智能(AI)服務器。
隨著SoC(系統(tǒng)級芯片)越來越大,未來12英寸晶圓恐怕只能制造一顆芯片,但這對晶圓代工廠的良率及產能是重大挑戰(zhàn)。以臺積電為首的生態(tài),試圖通過SoIC立體堆疊封裝技術,來避免單顆芯片面積持續(xù)擴大帶來的弊端,且能夠滿足SoC芯片對于晶體管數量、接口數、傳輸質量及運行速度的要求。
臺積電3D封裝中的TSMC-SoIC技術包含多種形態(tài)(Chip on Wafer、Wafer on Wafer),可將多顆同構或異構小芯片垂直、水平緊密堆疊,集成為一顆類似單顆SoC的芯片。隨后,這種SoIC可進一步通過CoWoS、InFO_PoP等封裝技術,與HBM等DRAM芯片進行組合。
業(yè)界指出,SoIC的關鍵——混合鍵合技術(Hybrid Bonding)是未來AI/HPC芯片互聯的主流革命性技術,英偉達與AMD目前都在尋求SoIC混合鍵合間距降至6μm~4.5μm,目前臺積電的技術能力為10μm及以下。
中國臺灣業(yè)界表示,AMD MI300系列芯片為率先導入SoIC封裝的產品,雖仍處于良率爬坡階段,但其余大廠皆十分感興趣。觀察今年臺積電各大客戶動態(tài),除爭取3nm搶下更多產能外,也參考CoWoS發(fā)展經驗,對SoIC封裝技術展現高度興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