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|必讀|視頻|專訪|運營|制造|監(jiān)管|大數據|物聯網|量子|低空經濟|智能汽車|特約記者
手機|互聯網|IT|5G|光通信|人工智能|云計算|芯片|報告|智慧城市|移動互聯網|會展
首頁 >> 兩會速遞 >> 正文

科技成果如何轉化為創(chuàng)新產品?這位全國人大代表連續(xù)三年提建議

2025年2月20日 07:05  澎湃新聞  

全國人大代表、上海交大環(huán)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黃勇平計劃為科技成果轉化再建言。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李佳蔚 編輯 何羽茜(01:01)

全國人大代表、上海交通大學環(huán)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黃勇平有一股溫潤如玉的學者風范,言語間總是帶著平和的笑容,令對面的交談者不知不覺間放松下來。不過,這位溫文爾雅的研究員卻連續(xù)三年對一件事“咬住不放”,堅持為科技成果轉化建言獻策。

黃勇平認為,中國學者的科研論文數量、專利申請量在全球都領先,但由于種種原因,科技成果轉化的創(chuàng)新產品還不多,“我們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較低,怎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真正的生產力和創(chuàng)新產品,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!

2025年全國兩會前夕,黃勇平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,他希望由國家層面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,對接科研項目和市場需求,特別是為中試驗證等轉化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提供更充足的支持。讓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獲得資本和市場的支持,成為經濟高質量發(fā)展的動力。

國家搭建平臺,避免“坑蒙拐騙”

采訪黃勇平,他每次提到最多的詞語都是“科技創(chuàng)新”。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三年來,他不僅關注基礎研究投入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、科研經費使用等問題,還從具體而專業(yè)的角度,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不足、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欠缺提出思考。

隨著國內基礎研究水平日漸提高,中國大學論文發(fā)表數量、專利申請數量,已連續(xù)多年位居全球前列。而基礎研究要為經濟社會發(fā)展作出貢獻,就需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。

“一邊是不斷提升的基礎研究能力,一邊是企業(yè)看不到產品就不會投錢的現實考慮,我們需要填補好基礎研究到創(chuàng)新產品之間的鴻溝!秉S勇平說。多年來,作為來自高校的人大代表,他密切關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存在的問題。

黃勇平說,現在全國各地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機構和平臺其實不少,但資源分散,重復性的、低水平的轉化非常多,科研項目和資本市場之間也缺乏信任。有一個頗矛盾的現實,資本市場苦惱投不到好項目,科研項目困于缺少資本支持,最后的結果,就是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、轉化價值不顯著。

“一個項目可能要談四五十家企業(yè)才可能拿到一個投資,大家都浪費了很多時間!秉S勇平說,這中間也有原因,比如過去出現過“坑蒙拐騙”的事,有科研項目欺騙資本,也有資本欺騙科研項目,導致彼此失去信心。

有時,黃勇平會聽到讓他感到惋惜的消息。他舉例說,一位大學教授手上有很好的研究成果,在實驗室已證明該成果具有創(chuàng)新性且具有潛在商業(yè)價值。不過,科研成果要成為創(chuàng)新產品之前,還需要進行中試驗證,也就是進行一定規(guī)模的試驗。企業(yè)不愿意出這筆錢,而縱向科研經費不能用在這里,且經費也不夠,最終該成果就只能停留在論文或專利的水平。

2024年全國兩會上,黃勇平就呼吁關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的缺失,通過補充優(yōu)秀人才提升成果轉移轉化效率?萍汲晒D化人才是一類復合性的人才,他們不僅要能理解科研、理解技術,也要理解企業(yè)需求,能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,講明白科研成果,把雙方串起來。

2025年,黃勇平準備再提建議,希望由國家層面建立一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,聚攏社會資本和科研成果,讓雙方在一個可靠、權威的平臺上系統(tǒng)地實現需求對接。如果國家層面能搭建一個類似基金委員會的平臺,把零散的社會資本聚合起來,就有望使優(yōu)質的資本快速發(fā)現高質量的項目,從而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效率,讓科技創(chuàng)新真正為經濟社會發(fā)展作貢獻。

優(yōu)化科研成果評價,考慮實際效果

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,黃勇平認為還需要優(yōu)化科研成果的考核評價體系。

在黃勇平看來,目前科研人員的考核體系往往過于偏重論文和專利數量,而忽視了技術轉化和實際應用的價值。要優(yōu)化這一體系,他認為要調整科研評價標準,增加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機制。

科技成果評價體系是評價科技成果質量和價值的一種體系化方法,它需要能夠客觀、全面地評價科技成果的創(chuàng)新性、實用性和影響力,為科研人員提供科研工作的方向和動力,為科研機構和科研項目的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。

“除了專利數量、論文發(fā)表數量等定量指標外,還應該考慮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效果、社會影響等定性指標,全面評價科技成果的質量和價值!秉S勇平說。

在黃勇平看來,除了基礎理論研究成果以外,其他應用型研究或者應用型成果都需要增大應用效果的考核權重。換句話說,評價一項科研成果,要充分說明它在什么領域、解決了什么問題、實現了什么經濟社會貢獻。

在評審過程中,黃勇平建議采用專家評審、用戶反饋等方法,綜合多方面信息對科技成果進行評價,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。邀請不同領域的同行綜合評價科技成果對社會發(fā)展貢獻進行評價。同時,建立科技成果評價的長效機制,定期對科技成果進行評價和監(jiān)測,及時發(fā)現和糾正評價過程中的問題。

最后,他還認為要加強科技成果評價過程的透明度和公開性,把每位評委的評審理由向外界公布,經受社會的監(jiān)督。評審委員會匯總意見,提出支持的理由是什么,不支持的理由是什么。由此,確保評價結果的公開透明,提高評價結果的公信力和可信度。

編 輯:魏德齡
飛象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
1.本網刊載內容,凡注明來源為“飛象網”和“飛象原創(chuàng)”皆屬飛象網版權所有,未經允許禁止轉載、摘編及鏡像,違者必究。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,請必須保持轉載文章、圖像、音視頻的完整性,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飛象網來源。
2.凡注明“來源:XXXX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在于傳播更多行業(yè)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.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相關作品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處理。
本站聯系電話為86-010-87765777,郵件后綴為cctime.com,冒充本站員工以任何其他聯系方式,進行的“內容核實”、“商務聯系”等行為,均不能代表本站。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。
相關新聞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人物
vivo胡柏山:手機行業(yè)是最典型的新質生產力代表
精彩專題
低空經濟2025:助力中國經濟騰飛,成就高質量發(fā)展
2024通信業(yè)年終盤點
2024數字科技生態(tài)大會
2024年度中國光電纜優(yōu)質供應商評選活動
CCTIME推薦
關于我們 | 廣告報價 | 聯系我們 | 隱私聲明 | 本站地圖
CCTIME飛象網 CopyRight © 2007-2024 By CCTIME.COM
京ICP備08004280號-1  電信與信息服務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08023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0771號
公司名稱: 北京飛象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
未經書面許可,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、鏡像